打造文明高校,倡导礼行校园,与其搞纸上礼貌,以文件代替行动,不如真正尊重个人的个性和选择,保持开放、包容的态度
近日,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向学生下发了一份《校园礼仪规范》征求意见,其中“女士在各种生活场景中,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,以示亲和”的表述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。
不少人提出:讲文明懂礼貌,本该一视同仁,为什么搞男生一套,女生一套?既然是倡导校园礼仪,凭什么单单要求女生必须笑脸迎人?如此规范,既是白纸黑字的性别刻板印象,更让女性承担了不应有的额外压力。
校方一工作人员表示,推行这一礼仪规范的初衷是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,希望培养面向社会、心情开朗、文化素养高的大学生。微笑点头的礼仪并非强制执行,学生可以个人选择是否遵守。
面对网络争议,校方似乎满腹委屈。其实,规范字里行间充满了刻板的规矩,事事有规定,句句不离大家长式作风。这一场网络“众人捶”,学校挨得并不冤枉。
比如,在校园打招呼,不仅单独强调女生要主动微笑,还规定男士先向女士致意,年轻者应先向年长者致意,下级应先向上级致意,同学应主动向老师致意……
打个招呼,还要搞论资排辈、尊卑有别,这究竟是繁文缛节还是做作虚伪?如果学校真要打造心情开朗的大学生,人为制造如此多的规范,谁还开心得起来?
再者说,笑与不笑,并不只关乎个人认知和修养。心情不佳,不去强颜欢笑,难道就要被扣上没素质和不礼貌的帽子?过于干涉私域的规范,缺乏可操作性,似乎也没有制定的必要。
新一代年轻人,拒绝被人情面子、“向上社交”的刻板观念所绑架,向往真心换真心,边界清晰、情感真挚的人际链接。他们并非不讲礼仪、待人冷漠,而是在待人接物时更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,渴望真实的人际关系,反感表面的应酬和虚伪的客套,不再愿意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边界。
高校之中,充满着热情洋溢、思想开放进步的年轻人。制定礼仪规范,理应倾听年轻人心声,对年轻人友好。如果端着家长的架子,制定过严过细、过时僵化的条条框框,即便不是强制性规定,也逃不开过度管理、操纵控制之嫌。把夹带刻板印象的价值观,强加到青年一代头上。这也严重背离了高校育人的本意。
礼由心生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打造文明高校,倡导礼行校园,与其搞纸上礼貌,以文件代替行动,不如真正尊重个人的个性和选择,保持开放、包容的态度。教育的目的,不是规定一个标准,告诉孩子们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而是为学生赋权、赋能,为他们打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,唤醒其内心的温良恭俭让。
从不许宿舍挂床帘、寄成绩单,到组建家长群、成立大学生家委会……社会不禁追问,高校管理为何日益“高中化”?其实,这背后也藏着一个教育理念的误区。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“成人”,好的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自我成长。拿大学生当小学生教礼貌、讲尊重,不如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。礼尚往来、互相尊重,方显教育真谛。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
原标题:评论丨“女士应主动微笑点头”,高校礼仪规范莫整成“笑规”
高校校园礼仪规范学生 相关新闻加载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