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|来源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网上有一个“亲子对话”火了。
一个女孩跟爸爸要5000元钱旅游,因为同学们都去旅游了,爸爸拒绝了,爸爸的理由是“我一个月才6000元”,爸爸表示暑假待在家里挺好的。
女孩可不服气,接下来连珠炮似的输出:你这是怎么当爸爸的,你这点钱都没有,没有钱养得起孩子就别养孩子……别的父母都给孩子钱让孩子去旅游,你给我发几千过来……
这些理论是从哪里来
女孩这些话可不是原创,这些年网上这样的观点可不少。
没钱就别生孩子,更是深得年轻人的心。
在年轻人眼中,什么叫没钱呢?
父母拿不出钱给孩子旅游,这叫没钱;父母拿不出钱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,这叫没钱;父母没有办法供养孩子,保证孩子的生活质量,这叫没钱;父母拿不出钱供孩子看演唱会、追星,这叫没钱……
孩子还很委屈:我也不想这样,可是大家都这样,我不这样,我就是不合群,我就会被瞧不起,我就会自卑……
于是乎就形成了一条闭环:父母生养孩子,却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,不能让孩子顺应大流,不能穿名牌,不能追星,不能旅游,不能去迪士尼,孩子就会自卑,自卑就影响孩子成长,孩子就被养废了,最后都是父母的错。
孩子还会指责父母:既然这么穷,你们为什么生了我?
关键,还有很多旁观者,觉得这些观点是对的。
听说暑假不去迪士尼,会让同学瞧不起?
这个酷暑,并不能阻挡迪士尼的客流量,上海40°高温,家长带着孩子顶着烈日排队,到底图什么?
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:暑假同学们都去迪士尼了,如果自家的孩子没去,开学会让同学瞧不起。
于是家长们纷纷安排上迪士尼,总得随大流,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吧。
这难道不是一种畸形的攀比吗?
这跟上边提到的同学都去旅游了,你不给我5000元旅游,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,不就是一个逻辑思维吗?
现在养孩子确实是不容易啊,养活养好还不够,还得注意别在物质上和眼界上落后同学,否则孩子就要被排挤,被瞧不起了。
可是这样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结果是什么?孩子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父母。
这是病态的,这是不对的,这是需要调整的。
当父母的,挺起腰板
“穷就别生孩子”,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拥有这样的观点无可厚非,他们或许想要努力多积累点财富再考虑生孩子,或许不想生孩子,这是他们的自由。
可是,只要有了孩子,就不该认可这种观点,更不能纵容孩子有这样的思想。
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,不想让孩子的思想被污染,不想落得这样一个结果,家庭教育就更得跟得上。
做父母的首先要挺起腰板,才能教出理解父母、感恩父母、知足常乐、脚踏实地的孩子。
幼年开始,几个细节要留心
1、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想法
大多数孩子都是在2岁左右开始咿咿呀呀说话的,从这个时候就应该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,多给孩子选择的空间,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。
从这个时候就要多跟孩子念叨一件事:要有自己的想法。
光是念叨还不行,还得多多让孩子自己做主,慢慢地,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,不会再轻易跟风。
2、掐灭攀比的小火苗
即便我们每天跟孩子念叨有自己的想法,基本实现让孩子面对生活小事的时候为自己做主,当孩子入学以后,还是难以避免孩子之间的攀比。
比如“谁买了电话手表”、“谁去了迪士尼”、“谁买了艾莎公主裙”等等,在所难免。
父母可以根据现实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,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当孩子表达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提醒孩子:小心哦,宝贝,你在攀比,攀比可不是优点啊,容易让一个人失控。
除了及时过了孩子沟通,纠正孩子的攀比之心外,还要通过绘本、书籍等阅读的方式让孩子深度了解“什么是攀比”,攀比的结果是什么,面对同学之间的攀比自己该如何应对。
沟通工作做到位,引导工作到位,孩子就不会一步步陷入“攀比”的深谷中。
3、在能力范围内让孩子自由选择
最后想说的一点是,还是要在能力范围内,让孩子多点只有选择的机会。
孩子自己做主,自己选择,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思想,增强孩子的自信感,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那么被同化、攀比之分就不容易影响到孩子。
总之,在不太健康的大环境下,想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,家庭教育要把好关,父母要多沟通,多观察,多引导。